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
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国际经济与贸易修业3-6年 授予经济学学士
【专业简介】
专业历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2003年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专业的前身是湖南农业大学原经济贸易学院贸易经济系1994年开始招生的贸易经济本科专业。办学2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贸易类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省内外各级政府贸易管理部门和贸易公司的业务骨干和负责人。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006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在多年的专业办学实践中,围绕以发展具有农科特色的商科教育这一基本任务,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企业,服务“三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优秀国际贸易人才的办学定位,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能够从事经济分析、项目规划、调研和宣传策划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依托学科水平
专业依托学科实力雄厚,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有生态学二级学科-生态经济与
专业成就与专业特色
1、专业发展定位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融合,突显“农商”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就业适应面。
专业培养方案体现出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要求,把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1)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课程体系。全面、系统的经济与管理类课程学习培养基本素养,涉外经贸管理类课程学习培养专业素养,涉农经贸类课程培养学生“农商”素养,英语(公共英语、商务英语、专业英语)、计算机、法律、专业双语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进入社会后有宽广的就业适应面。(2)构建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从专业人才培养不同阶段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入手,依据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规律以及专业特点,既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又抓住专业核心,强化职业能力,分阶段设置相应项目,建立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大一开设以认知为主的实践教学项目:专业认识实习、假期社会经济调查;大二、大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学习阶段开设项目包括:①课程课内实验;②独立实验课形式开出操作性强的“国际结算”、“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③ 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学”、“跨国公司经营”写作课程论文;④“海关实务”教学实习;大四阶段设置综合性实践项目:①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②毕业论文;③毕业实习,通过这一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和组织能力。(3)依托学科资源,形成农商特色。基于学校的学科资源和湖南农业大省的发展现实提出服务于湖南农业国际化的办学特色,设置农产品国际贸易、生态经济等特色课程,以满足区域农业国际化的人才需求。
由于在教学中长期坚持重视基础理论素养的培养和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培育出来的学生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和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许多毕业生走上了领导岗位或成为了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涉农外贸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
2、把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关键关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专业把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抓手,建立有旨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制度和激励机制。(1)通过常规化、制度化的教研教改活动,探索和践行先进教育理念,加强对教学内容、教学艺术与方法的研究,形成人人参与教学研究的氛围,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2)针对新进教师、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经常性开展听课、评课和讲课活动,促进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提升。(3)通过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改进等激励机制,提升整体教学质量。(4)将基层组织建设和专业建设经费用于鼓励教师假期到外贸公司、银行、海关、商检、港口、保税区调研和见习开支,教师通过到外贸及相关机构实践,把行业现实问题带进课堂,将封闭被动式课堂设计转变为开放式主动设计,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融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由于在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倾注大量精力,先后有2人获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称号,1人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1人获湖南省首届微课大赛三等奖,2人获学校优秀教学质量奖,2人获校优秀教师称号,有5人次在校青年教师四项全能比赛中获奖;此外,获得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育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各级教改立项10余项,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20余篇,获湖南省高校信息化教学应用项目资助1项。
3、利用第二课堂,多种形式提升学生能力。
一是聘请实业界成功人士和知名学者做讲座和报告,培养学生专业素养、职业意识和人文精神。二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和教师的科研课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求、合作、创新能力。三是组织各种公益行动,培养学生的商业伦理观和社会责任意识。四是组织学生参考国际贸易专业各种证书的考核培训,与社会就业接轨。五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在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全国100多所高校参赛的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POCIB)大赛中,连续获得第三、四、五届全国团体特等奖,参赛学生多人获个人一等奖、二等奖。
【师资力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强、充满活力、发展潜力大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6人,其中40岁以下的教师11人,占总数的69%;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8人,占全体教师的50%;有生态经济与管理博士点领衔人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在读博士4人,师资队伍具体情况见表1。
表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职教师基本情况表
序号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最后毕业学校 |
职称 |
学历 |
学位 |
备注 |
1 |
杜红梅 |
女 |
1965.9 |
湖南农业大学 |
教授 |
博研 |
博士 |
|
2 |
向平安 |
男 |
1972.11 |
湖南农业大学 |
教授 |
博研 |
博士 |
|
3 |
兰 勇 |
男 |
1977.11 |
中南大学 |
教授 |
博研 |
博士 |
|
4 |
贺明辉 |
男 |
1973.5 |
湖南农业大学 |
副教授 |
硕研 |
硕士 |
|
5 |
王 晰 |
男 |
1978.12 |
中南大学 |
副教授 |
博研 |
博士 |
|
6 |
刘舜佳 |
男 |
1980.2 |
湖南大学 |
副教授 |
博研 |
博士 |
|
7 |
许 烜 |
女 |
1981.4 |
湖南农业大学 |
副教授 |
博研 |
博士 |
|
8 |
张 雅 |
女 |
1981.06 |
中南大学 |
副教授 |
硕研 |
硕士 |
在读博士 |
9 |
胡梅梅 |
女 |
1983.11 |
中南大学 |
讲师 |
博研 |
博士 |
|
10 |
王溶花 |
女 |
1982.10 |
湖南农业大学 |
讲师 |
博研 |
博士 |
|
11 |
徐新龙 |
男 |
1987.10 |
澳门科技大学 |
讲师 |
博研 |
博士 |
|
12 |
彭 曦 |
女 |
1975.7 |
湖南农业大学 |
讲师 |
硕研 |
硕士 |
在读博士 |
13 |
夏华丽 |
女 |
1981.1 |
湘潭大学 |
讲师 |
硕研 |
硕士 |
在读博士 |
14 |
王 璜 |
女 |
1976.4 |
中南大学 |
讲师 |
硕研 |
硕士 |
在读博士 |
15 |
郭 丹 |
女 |
1981.9 |
湖南大学 |
讲师 |
硕研 |
硕士 |
|
16 |
刘萱芝 |
女 |
1988.1 |
暨南大学 |
讲师 |
硕研 |
硕士 |
在读博士 |
在教学方面,整体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优,2人获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称号,2人获学校优秀教学质量奖,2人获校优秀教师称号,3人在讲课比赛获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任课教师承担各级教改课题15项,校级精品、重点或双语课程4门。
在科研方面,专业教师主要分三个方向(农产品国际贸易、企业国际化与跨国经营、生态经济与管理生态)展开学术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至今承担和完成国家级、省部、校级课题共20多项,共获得各级科研(教学)成果奖6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近40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主编和参编教材共7本,均已全部用于教学实践;2位教师取得了国际商务单证员培训师资格。农产品贸易研究方向一直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的主攻方向和优势项目,在省内有较大学术影响,
骨干教师
兰勇,男,管理学博士,教授,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任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院长,曾任湖南农业大学团委书记,团十七大代表,团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近5年,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4余项,厅级课题3项,获湖南农业大学2015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农业技术经济》、《经济地理》、《现代大学教育》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1部。曾获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优秀教学质量奖、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向平安,男,理学博士,教授,生态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厅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级课题6项。获2014-2015 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11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10年度湖南农业大学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9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湖南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中国农业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经济》、《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和《Applied Soil Ecology》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合作出版著作3部。是《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编委;《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Journal》(SCI期刊)和其它多家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人。
杜红梅,女,
【课程及教学环节】
专业主干课程:国际经济学、进出口实务、跨国公司经营、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学。
专业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计量经济学、国际商务英语、商务谈判、商务电子商务、海关实务、国际商法、农产品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等。
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外贸单证缮制实验;国际结算、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专业实验;社会调查;国际贸易学、跨国公司经营课程论文;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
【教学条件】
除学校实验设施以外,学院有省、部共建的综合实验室,内有信息化、数字化操作平台系统,面积为270平方米,拥有计算机120台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立有国贸专业综合实验实训平台,购置了“SimTrade 外贸实习平台”、“报关模拟实习平台”、 “步惊云国际结算教学软件”、“国际货运代理实训系统” 、“电子商务模拟软件”、“财务软件”等知名实训软件,通过实训、实验环节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已向学生开出国际商务综合模拟、报关、国际货物运输、国际结算、电子商务、计量经济学和会计学原理等实验项目。另外还建立了“中国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东莞奥美佳电子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校外实习基地,使该专业学生能够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专业应用的能力。
【奖资助学金】 除国家、省、校级奖助学金外,学院设有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奖学金。
【就业、创业、深造】
就业形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纵深推进和外贸行业竞争白热化,拥有专业知识的高技能人才越来越受企业的青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率在90%以上,社会对于此类人才的需求大。
就业去向:第一,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营、管理(行政、人事)、市场分析和营销策划等工作;第二,通过公务员考试或相关考试进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含税务部门)和商业银行、金融/保险/投资公司、政策调研机构,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管理工作;第三,考取经济管理类的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校友风采】
廖 翼:2004级国贸2班学生
2004.9-2008.6就读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经济学学士;2008.9-2010.6 就读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10.9-2013.1就读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在《国际贸易问题》、《国际经贸探索》等(CSSCI源刊)发表多篇论文,现为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营销管理系教师。
肖波:2003级国贸3班学生
2007年4月,通过公务员考试,成功进入到湘潭市商务局工作;2007年10月至2011年4月,分别担任过湘潭市商务局体系建科副主任科员,服务贸易科副科长;2011年4月他被市委组织部选派到雨湖区长城乡担任党委副书记兼任白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2年4月至今担任岳塘区荷塘物流园党委副书记。
孔祥兴:2005级国贸1班学生
2008年6月,大三结束就在数十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蒙牛长沙分公司担任高端奶策划专员;2008年下半年,经过简历筛选、笔试、面试、试用等六轮,在数千名大学生中成功入职美的制冷家电集团,成为美的制冷在湖南招聘的13名大学生中的一员,也是唯一一个二本学校的学生;从2009年到2010年,两年内连升三级历任销售代表、区域主管、区域副经理、区域经理,现为美的制冷娄底办事处区域经理,掌管过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