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研究生会举行“我与导师面对面”活动
为探讨科学研究、学术道德、人生规划、成长成才等问题,增强学院老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营造和谐健康的导学氛围,培养具有坚定信念、崇高理想的新时代研究生,5月16日,商学院于十教北501举办了第六期“我与导师面对面”活动,本次活动以座谈会形式举行,导师代表李继志教授、刘文丽教授、史敏教授、张国政教授和2022级研究生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导师开讲——你且听我说
李继志老师从教学经历中的感悟和反思展开分享,李老师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多阅读文献和专著,形成体系化的理论深度和逻辑思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规范的学术论文格式和结构、了解现在的研究前沿等,并且养成阅读之后进行记载的习惯,这对未来撰写大小论文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李老师还强调对于调研来说阅读也很重要,在明确调研方向之后大量阅读相关文献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对调研内容有清晰的认知。
刘文丽老师主要围绕会计人才培养和保持身心健康两个方面展开分享,刘老师认为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获得更高学位的基础上,考取含金量较高的会计方面的资格证更能够获得公司和市场的认可。此外,刘老师明确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能够熟悉各行各业,尽早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也能够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最后,刘老师表示身心健康也是同等重要的,在遇到情绪问题时应该积极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史敏老师从自身经历出发,着重分享了能力培养和读研期间的时间安排。史老师认为目前阶段,我们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具备这两种能力的人才能在工作单位中脱颖而出,获得青睐。在时间安排方面,史老师强调应该做到“端口前移”,不要认为大小论文都是研三才需要完成的任务,在暑假结束之前要完成小论文的撰写,在研二结束之前要完成大论文的撰写,这样在研三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为毕业去向做准备,达到一个比较轻松的状态。
张国政老师围绕如何正确看待“躺”和“卷”进行了分享。他指出,首先我们要有明确的专业认知,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会计,更是会计与管理学、经济学甚至是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学习;其二是要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增强信心;其三是要长期主义,在做某件事情之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这样也能抵御当下的焦虑情绪。
学生心语——我想和你说
赵梦瑶同学结合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李继志老师给予的帮助分享了她们师生的故事,她因为本科期间上过李老师的金融会计课程,从此种下了希望跟李老师继续学习的种子。从她的分享中,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李老师,感受到了李老师的严谨、细致与关怀。
李欣婷同学从学术和生活两个方面展开了她和刘文丽老师之间的小故事。刘老师会督促学习,鼓励大家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会给予生活中的关心,嘱咐大家要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从她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和蔼可亲又严谨于学术的刘老师。
龙莲同学在分享中表示,在读研之前她并没有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内心十分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是张国政老师在电话里的鼓励“成功永远不会抛弃有能力的人”让她备受鼓舞,给予了她力量,让她坚定地选择了读研这条路,并且她也相信未来她会直面困难去成就更好地自己。
全斌同学从和史敏老师初识展开了师生间的小故事,他本科就很想找史老师指导毕业论文,但无奈错失良机,所以当他得知研究生还有机会向史老师学习的机会,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史老师,他认为这也是他最正确的选择。史老师不仅耐心地引领大家打开学术研究的大门,还会细致入微地帮助大家改掉生活的坏习惯,让大家能够以最饱满的状态去完成每天的目标。
师生交流——提问互动,答疑解惑
同学们就“如何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这个问题与导师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导师们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是广泛阅读文献,看得越多,对其中的关联会有更深层的认识;二是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知识迁移的能力,在学习与借鉴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考;三是不拘泥于某一个视角,可以交叉其他学科或是换个视角,会有新的发现。
活动总结发言
最后,李继志老师做了总结发言。李老师认为本次活动氛围融洽,老师们倾囊相助,同学们对下一步该努力的方向也有了明确的认识,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期“我与导师面对面”活动为师生间提供了一次难能可贵的思想交流、答疑解惑的机会,同学们对自己做人、做事、做学术上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本次活动在一片热烈掌声中取得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