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追光者:商院学子书写青春答卷,温情陪伴见证成长力量
本网讯(商学院 江育娱)清晨七点半的校园,阳光刚漫过教学楼的檐角,刘克诚已经转动轮椅,平稳地行驶在通往教学楼的路上。他因先天性多关节脱位造成残疾,需依靠轮椅出行。他本科就读于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会计专业,凭着对专业的热爱和不服输的劲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我校会计专业研究生。轮椅碾过路面的声响里,藏着他三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 —— 提前 20 分钟到教室,把当天要讲的课件再梳理一遍。他低头调整了一下轮椅扶手,指尖划过磨损的橡胶垫,那是他无数次往返图书馆、穿梭于各类学术讲座场地留下的痕迹。
一、入学初体验
教学楼电梯的提示音准时响起时,他正停在电梯口等待。读研刚开学时,十教负一楼的大门经常上锁,而他需要从负一楼坐电梯上楼去上课。学院老师了解情况后,马上和学校后勤部门协调,不仅大门保持常开,而且低楼层可以停靠了,“从那之后,我上课的路就通畅了,才能顺利完成课业。”
辅导员老师也给予了他细致的关怀,读研期间会经常找他聊天,聊的不是有什么困难,而是最近在看什么专业书籍、论文选题有什么新想法等等。“他们从不说特殊照顾,但你能感觉到,那份关注让你心里很踏实。” 刘克诚说。
二、学业进行时
在日常学习中,这份温暖持续传递。有时候他需要去其他教学楼参加会议,遇到没有电梯的地方,班级里的同学都会主动帮他抬轮椅上下楼梯。“每次他们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特别感谢他们的善心善意。” 同学们还形成了无声的约定,知道他上课需要宽敞些的空间,每次课前都会提前到教室,把他常坐位置旁边的椅子轻轻挪开一点,留出能让轮椅顺畅停放的距离,却从不说 “我来帮你”。
撰写毕业论文时,更是得到了导师的悉心指导。他几乎每周都会找杨亦民老师指导,“杨老师每次都会耐心地为我分析论文存在的问题,以及修改的方向,还会鼓励我勇敢面对困难。” 正是有了这样的支持,他才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三、毕业高光刻
今年六月的毕业典礼,成了全校师生难忘的画面。在拨穗合影环节,刘克诚正坐在轮椅上,安静地等在队伍边缘。突然,同专业的几个同学走了过来,没等他反应,就小心翼翼地抬起轮椅的四个角,他们把轮椅稳稳地放在合影队伍的正中间。邹学校院士看到这一幕,主动弯下腰,伸出手扶住他,轻轻拍了拍刘克诚的肩膀,为他拨穗。快门按下的瞬间,大家的笑脸挤成一片,没人觉得 “他是被特殊对待的”,反而像完成了一场心照不宣的仪式 —— 这个三年里总说 “不用麻烦” 的青年,此刻坦然接受了这份带着力量的拥抱。
“其实我们早就预谋好了。” 参与抬轮椅的同学说,“三年里他总拒绝我们帮忙,说能自己行,但毕业典礼不一样 —— 这是属于我们整个专业的时刻,少了他不行。”他用自己的坚韧,早就成了大家的隐形榜样。大家不是同情他,是打心底里佩服他。
四、求职新征程
学业的圆满完成,让他有了开启职业道路的底气。他的求职从研三第一个学期的秋招开始。跟许多同学不一样,他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参加考公,所以必须全力准备企业招聘。“我觉得如果要准备企业求职,应该要特别关注线下的校园招聘会、双选会,农大校内举办的自然要多注意,校外举办的也可以跑过去看看,具体信息可以在学校搭建的就业平台上查看。”
他深知企业招聘比较重视个人材料和形象,所以早早就做了准备。他找了几位熟悉招聘工作的亲朋好友指导,把简历润色好。同时,也注重提升自己的外表和谈吐,尽量给出最佳的第一印象,“如果给招聘工作人员的第一印象都不够好,那后面的考核几乎就没机会参加了。”如今,他已经成功入职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开启了人生新阶段。
五、感恩再出发
拿到录用通知后,刘克诚做的第一件事,是定制了一面锦旗。锦旗上 “亦师亦友尽职尽责,师恩难忘桃李芬芳” 几个字,是他琢磨了好几天才定下的。他特意选了一个工作日回到学院,将锦旗送到了学院领导手中。
合影时,学院领导主动走到他的轮椅旁,轻轻扶着锦旗的一角。“这三年,学院和老师们给我的不是施舍般的帮助,而是让我能平等追逐梦想的底气。” 他握着领导的手说。学院党委书记莫华笑着回应:“你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可能性,这也是给我们最好的回馈。” 镜头定格的瞬间,锦旗的红色在阳光下格外鲜亮,像一个温暖的注脚,印证着 “学子成长” 与 “学院托举” 的双向奔赴。
六、成长感悟谈
回望研究生生活,他总说自己很幸运。“我觉得我自己给予的力量相当薄弱,主要是亲朋好友们在给我力量,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交往让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除了出生的遭遇,其他时候都相当好运,遇到的好人太多了。”
杨亦民院长在谈到学生培养时,特意提到了刘克诚:“教育的意义,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里成长。当老师们为学生协调通行问题,当同学们自然地伸出援手,当一个青年在轮椅上依然坚持追梦 —— 这就是成长最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