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建设
【第四期军训特刊】岁月静好—游记篇
长安忆
文/唐雅蓉
长安,不仅是座城,它承载了太多人生如戏。
-------题记
我是与阳光作伴踏上旅途的,细碎的光芒是这一路最好的点缀。
还记得飞机掠过西安上空时心里的激动与雀跃,这里,就是我憧憬了很久的城;这里,就是艳丽无比的汉唐都城,历史里繁华无限的长安。
第二天,早早地就奔着秦兵马俑去了。兵马俑的规模着实宏大,各个陶像也是惟妙惟肖,可是,也许是自己并没有那么宽广的胸怀吧,不太能感受它给我的感觉。之后影响最深的是司机开车经过某处时,给我们介绍说,这里就是王宝钏苦等薛平贵18年的地方,18年,突然就让我想起《如花》那首歌中18年等待的女子,同时18年鲜活岁月的消逝,苦等来的也是同样悲凉的结局,不明白,这世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痴情的女子,将等待作为一生的姿态。
晚上的大唐不夜城使我的震撼达到顶点,浑厚低沉的音乐萦绕周围,一路上的雕像陈列就像是一段段历史缓步走来,一层一层,展现给我们长安的博大久远。
坐在驶离长安的火车上,古老的城墙与回忆都渐行渐远了,依旧是灿烂的阳光天,却平添了些离别的伤感,我期待着,下次重逢……
夜游凤凰
文/徐婉舒
看着车窗外的雨一直不断地下,将一座古城笼罩在一片迷雾中。就要离开这里了吗,凤凰?
初到凤凰,看着传说中沈从文边城的原景——青石板的路,古老的石砖、墙壁,幽深的巷道中望不到头的狭窄小道,江边一座挨着一座的吊脚楼……我向往着幽静的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向往着烟雨迷雾的江水,向往着江水中飘过的三两口竹筏,向往着飞檐瓦砖的门前摇曳的大红灯笼,向往着这种古韵……
但是,当我真正到达凤凰时,这样的心境有些变了。道路上到处都是揽客的商人,拥挤的江边摆满了“苗服出租,专业摄影”的木板,一座座的吊脚楼变成了红绿灯火的酒吧,本该古老的江桥改造成了别具特色的商业街……这样一座商业化的古城与我所向往的场景相差千里,这样些微不和谐的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也让我有些厌倦……
但我仍旧无可避免地爱上了这里。
夜里的凤凰,褪去了所有的喧闹与繁杂,褪去了所有的商业化与现代化,一切归于宁静,静的仿佛连江水也睡了,连水中的鱼儿,也睡了。走在无人的青石板路上,白天所有喧闹的商铺都关紧了木门,只剩下门前摇摇晃晃的两盏大红灯笼,闪烁的红光,透着温暖的色彩,催人安眠,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里每个门前都挂着两盏大红灯笼,但潜意识中就认定它们是为了指引离家的人找寻归家的路。这样的色彩与情景,让我记起儿时父亲买给我的两盏小灯笼,他说了:“以后有这两盏灯挂在阳台,我们就不会找不到家的方向了……”
夜里连江水仿佛也倦了般地没有一丝波澜,两岸的吊脚楼伴着七彩的灯光倒印在江水中,绘成一幅灯火阑珊的画卷,朦朦胧胧,隐隐约约,从江边可以看到江桥,透着满满的古韵,宁静而淡雅。江桥,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我猜想,在他的身上一定流传着很多浪漫的故事吧,就像站在江水中一样,将准备好的河灯放进江水中,而后报着虔诚的心祷告。指尖不小心碰触到江水,冰冰凉凉的,微愣的头脑清醒了许多。看着河灯闪闪烁烁的亮光渐渐飘远,心中生出一种莫名的感慨。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凤凰,所有的古韵藏身在这里,只是被白日里喧闹的外衣包裹住,暂时失去了她原本最美的姿态罢了。没有商业化,没有繁杂的人群,没有喧闹的酒吧,只有纯朴与静谧,像温婉的大家闺秀,像贤淑的小家碧玉。
夜游凤凰,最美不过如此了吧。
湘西散行
文/王冰晴
匆匆莽莽便开始了张家界的旅行,从未知晓行程到收拾好行装,不足一天。当我站在森林公园里看着枝桠傻笑的时候,才真正有了点惊异的心情。大抵是只残几点余晖的关系,那透着不太真实的美感的黄昏,清浅寒冽的溪水,坚毅直立的传达着生命魅惑的树干,都给我不止一点的震撼。
我努力仰着头,看着俊俏的山峰、古龄的大树,心中便涌动着许久未曾有过的幸福感。只觉着,如果能在这连空气都散发着树木与溪水甘冽气味的地方住上两周该有多棒;只觉得,造物竟如此偏爱这方水土,连水与石都是有灵性的;只觉得,美丽的石头静压几跟水草逗弄往来的小鱼,在家中要是有这番情致该是多好。不自觉地更加期待第二天的旅程。
熹微初现里的苗寨,一路上都是些粗简的屋宇、劳作的老人。山水相环的灵秀俊土,让我猛的生了点哀伤。那么多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艰难求生,如若没有旅游开发,该是番怎样的惨淡?山水清灵,是造物弄人还是强其心智?忽而想起在广州吃饭,餐桌上一个吉首人说,出来打工实在没办法,我们那地,没有任何优势,想吃饭就得出来。当时只是听听,现在看到黑瘦的老人,用粗简的泥砖堆砌简陋的房间,我们匆匆行过,两个世界擦肩而过,只能在心底留下深深的痕迹。忽而想起在张家界的天子山上,看到一个老人为了多捡一点塑料瓶,翻过护栏,抓着枝干在崖壁之上寻找。那时我很想把老人喊回来,又怕惊着了老人家,和我一样为难的表情的游人很多。当时的我除了留下手中的瓶子放在他的袋子里,什么都不能做。
我何其怨恨,怨恨自己年纪尚浅,能力如此羸弱,无法保护自己,无法帮助别人。湘西山水美景,却是方恶土,人与天争,若不剽悍,何以傍生?
上海魅力
文/文思捷
我去看上海,看得打喷嚏。就像爱那个很爱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only in shanghai 》
我的确是喜欢上海的。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喜欢她高耸的楼和华丽的灯光,照得人心明亮,更是因为上海多得泛滥的KFC和24小时超市,在夜间散步的时候,能看见他们自身闪动着明黄色的灯光,玻璃窗内摆放整齐的食品,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让漂泊不定的心温暖起来。
记忆里的上海夏天依旧停留在我心里的那个位置。那个时侯奶奶还在我们身边,我和姐姐躲在姑姑租的小房子里睡大觉。耳机里不断的围绕那个吐词不清的男孩唱的《借口》,那个时侯一直喜欢听他的歌。到了晚上姑姑就带我们去她任教的同济大学转悠。同济很好,是我想象中名牌大学的模样。但复旦不同,复旦里面有一条条小路,有小酒吧和小宾馆,却演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城市,实在是想象不出这里是大学。我便这样爱上复旦,我相信在四年后我会正正式式的走向他,看他对我招手。
城市里是有街的,他们不安分于直行,喜欢婀娜地绕圈子,好想摆个迷局出来也不管你爱不爱猜。街上都是有着宽大叶片的树,比如梧桐,比如香樟。一位上海作家说冬天梧桐树被剃得精光,人在下面可以看见天是怎样被执意分割的。这让我想起地球另一边的巴黎,一座让我憧憬程度不亚于上海的城市。而在夜间,华灯齐放,上海便象一个高贵的舞者,在黑色夜幕中翩翩起舞。绚烂的灯光,雍容的上海用了许多探照灯直接去刺探黑夜。我们渺小的站在浙江路两座高楼的中间,夏天的大风像百米冲刺的人不断向前奔跑,真是要看不清眼前的明艳了,不设防的一拳打中我的肚子,一直挪到人民广场去坐下来。夜里的人民广场蜗居了许多浓重的情感,越过不同的表情去寻找一个目的感觉,像是排队看流星,在心愿实现前总有无数分享不尽的欣喜。炫目的东方明珠塔高傲的耸立在城市中间,仿佛在向世人证明这里的夜,完完全全是属于上海的。而黄浦江上的风汹涌而来,把繁华隔开,剩下的只有黑色的天和白色的向往,一点也不同于南京路上的人海茫茫。
上海在我心里辐射了几年,这样的旅途漫漫,看不见黄鹤与溪水,却还是让我乐此不疲地想象下去,而这样的上海,之于我,不仅仅是一个梦,而且是让我不断坚持下去的能量,一束光。
迷魂的逸苑
文/王霞霞
我只是一个凡人,随意当是洒脱。
夕阳下的平静让我的心再次舒缓,举目,不经意,这个美丽如花的世界就这样在我面前开启。
那一泓清泉,夕阳下的它显得如此恬静,涟漪细微的波动都在传递着一种轻柔。湖中央的荷叶伴随着微风的轻抚,不时地摇曳着自己已足够纤细的身躯,那淡红的花瓣虽已凋落,一眼望去,不见落寞,但见妩媚,虽无秋风之姿,但何人敢说那不是一抹绝代风华?想舀一捧清水,又怕破坏了她的静美,想离去,又怕她会一个显得孤单。一个轻旋,我轻巧坐于岸边,既然此刻你有些孤单,我伴你一刻可好?
远处的桥凌驾于绿水之上,少了份青涩,多了份厚重,岁月在他的身上留下的不是印迹,而是阅历。湖水不断地萦绕到纠缠于他的身侧,他只是在那里瞧着踏在自己身上的红橙黄绿,宛若身上的那些迥然不同的鞋才是自己的爱侣。
夕阳渐落,桥上的行人渐渐散去。疲惫已逝,慵懒已消,我该走了。
挥挥手,柏树轻摇枝杈,湖水卷起轻柔的涟漪,夕阳也经了我的致意,慢慢消失,我转身迈着轻巧而平和的步伐,离开这一片美丽。一二十步后,留恋不舍,回头,罩了暮色的身后,两个安逸的字深深的烙印我的心中——逸苑。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