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举办首期“社科沙龙”:安化黑茶对话高水平案例研究
本网训(商学院 王昭静 唐文源)6月29日,商学院首期“人文社科学术沙龙”活动在10教北119举行,沙龙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高水平案例研究”为主线,聚焦“社科赋能安化黑茶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深度研讨,旨在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凝练服务湖南千亿茶产业的“湘农方案”,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活动由副院长唐文源主持,院长杨亦民教授出席,学院关注案例研究和茶产业发展的师生20余人参加。
院长杨亦民阐述了“社科沙龙”对学院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学术交流是“有组织的科研”的重要载体,相近研究领域的老师就特定的主题展开深度研讨,有利于凝练深化研究特色,推动科学研究交叉创新。安化黑茶是湖南重点发展的“千亿”产业之一,是我校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典范,以刘仲华院士为首茶学团队为安化黑茶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突破做出了卓越贡献,商学院师生应基于人文社科学科特点,深入挖掘安化黑茶快速发展背后的底层逻辑与范式经验,以管理赋能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茶产业现代化贡献“社科力量”。
研讨会上,唐文源介绍了安化黑茶的特点、发展历史,及湖南农业大学与安化黑茶的合作历程和成效,阐述了聚焦安化黑茶开展案例研究的思路和实践意义。商学院教授、古丈县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张国政线上参会,他介绍了古丈毛尖的发展概况及古丈县与刘仲华院士团队的合作经验,并就安化黑茶的产业政策、消费者需求等进行了交流。与会师生结合自身的研究,从技术创新、组织行为、品牌生态系统、数智化、产学研合作、茶文化等多个维度探讨了社科赋能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法,并就如何围绕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开展高水平案例研究形成了初步方案。
杨亦民在总结中对后续工作开展进行部署安排。他认为,“社科沙龙”活动促进了学院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商学院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活动增进了与会师生对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了解,推动了案例研究在学院科研工作中的应用。未来,学院将继续强化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科研工作与地方产业发展的融合,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真问题”,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生产力,为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更多的“湘农智慧”和“社科力量”。